山东打响氢能车免征高速费“第一枪”
为推进“氢进万家”工程,鼓励氢能车运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科技厅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对行驶山东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试行期2年,到期后依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此消息一出便引发业内纷纷点赞。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向记者指出,山东上述新政对氢能行业意义重大,极大提振氢能从业者信心,成为氢能车辆降低成本、市场化规模推广的助推器。
“氢”装上阵,山东抢占“氢能高地”。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山东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且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今年,山东将加力推进40余个新建、续建、技改等氢能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十四五”期间,山东预计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新增氢气消费约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万吨。
追“风”逐“日” 山东亮出绿色能源布局“大招”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革命老区的秀美自然风光。
如今的沂蒙山区,增添别样“风光”:一排排光伏板横卧山间、熠熠生辉,一座座风机矗立山脊、迎风而立,将太阳能、风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
“风”起山东半岛,“绿”涌齐鲁大地。从沂蒙山腹地到黄渤海之滨,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传统能源大省山东追“风”逐“日”,以光伏、风电引领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成势,有力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借光生金” 乘风而起
图: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通汇30万千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地处山东北部的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遍布盐碱滩涂,通汇30万千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落户于此。虾池之上整齐布列着光伏面板,与不远处高耸挺拔的风力发电机遥相呼应。
图: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恒远光伏项目
从沾化南行百余公里,潍坊寿光市营里镇的盐碱地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营里镇镇长王刚说,盐碱地“借光生金”变成聚宝盆,光伏项目不但减碳效果明显,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传统能源大省。近年来,山东立足能耗总量偏大、能源结构偏煤的实际,坚持高点定位、通盘谋划、先立后破,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风电装机2591.1万千瓦、光伏装机5692.5万千瓦,分别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的27.58%、60.59%;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53亿千瓦时,是首个过千亿千瓦时的省级电网。
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一列列光伏电板向阳而生,将取之不尽的风和阳光资源就地转化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绿色动能”。
图:华能山东公司德州丁庄水库漂浮式光伏项目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用能大省。近年来,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的核心任务,山东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当下,风光发电产业所展现出的无限好“风光”,正是山东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一个缩影。
布局风光发电之余,山东同时聚焦核能、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
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经济发展之路伴随着山东新能源产业“乘风而起”。
——一个个工业项目与“绿色”牵手。作为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加氢站,泰山钢铁集团加氢母站的气源来自于300米外的泰山钢铁厂。这些曾经被视为工业废气处理掉的焦炉煤气,经过设备改造,如今变身为了绿色能源。该加氢母站每年可以供给氢气750吨,能够满足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加氢需求。
图:泰山钢铁集团加氢母站
——一条条乡村振兴路被“绿能”点亮。在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马崮峪村荒山上建起的地面光伏发电基地,自并网发电以来,年发电规模达11兆瓦,年收益近1000万元,不仅为当地村民送上了稳定增收的“阳光存折”,更照亮了乡村振兴好“钱景”。
图:沂水诸葛镇马崮峪光伏发电站
——一项项创新之举融入绿色智慧。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落地海阳,海阳核电“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运,核能综合利用的“山东智慧”“山东方案”全国关注和借鉴。
点“气”成“金”、借“光”生“金”、工业余热变废为宝,“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令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重、亮色更显、成色更足。
有这样几组数据可以说明:
山东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提升了:全省电力总装机居全国第二。装机规模达到2.115亿千瓦,同比增长11.57%。
图:潍坊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山东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三年实现翻番。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395.8万千瓦、发电量1578.5亿千瓦时,均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
山东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打造全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示范项目落地,创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拥有重点风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70余家,培育形成中车风电、金雷科技、通裕重工等风电整机及配套企业;全省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省份之一。
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身为行动派的山东,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扎实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为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
新型能源要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倍增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对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与普及作出重要指示和系统部署,揭示了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擘画了清晰蓝图。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特征比较突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前列。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而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举措,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把握好转型节奏、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顶层出发,选准核心突破点,制定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持续完善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定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更加强劲,山东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