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众日报连推10篇稿件解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2-01-10 09:48:05     


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连日来,大众日报推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怎么看?》《稳中求进,怎么稳?如何进?》《“十大行动”扩需求稳增长》《决胜动能转换“突破之年”》《走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释放重大战略红利》《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干出高质量发展一流业绩》10篇“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深度解读文章,敬请关注。

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怎么看?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①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王建 刘兵 李子路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畅通循环迈出新步伐,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安全发展取得新成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山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六稳”“六保”落地,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与会人士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省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苦干实干,重点做到了“五个坚持”,取得了“五个新”的发展成绩。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省经济既有量的可喜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

在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印证着山东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8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超100种工业品产量居全国前三,其中40种以上居全国首位……

“同全省一样,2021年菏泽经济发展也迈上了更高台阶、站上了更高舞台。围绕‘后来居上’目标,我们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2.4亿元,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6%,居全省第一位,经济总量已由全省末尾跻身到了全省中游,主要经济指标将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菏泽市市长张伦说。

量有可喜增长,质有稳步提升。“山东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三年初见成效基础上,继续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6.3%。”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今年初,我省就紧锣密鼓制订《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分解细化今年的目标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有了今年打下的好基础,动能转换明年取得突破值得期待。”

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一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经济平稳运行压力很大,而且山东还遇到了1985年以来最严重的的秋汛。”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看来,面对这么多困难,山东经济之所以能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

山东建立经济运行实时监测、定期分析研判、政策集成供给、“四进”督导落实等闭环工作机制,推动政策措施直通基层、直达企业,尤其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分季度推出了四批政策包182项政策,精准调控经济运行。“除此之外,我省还组织集中开工4批1818个支撑性项目,全力推进12929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周连华说。

坚持系统观念——

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同时,山东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疫情防控、区域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争取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

12月26日,随着G4018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菏泽东站首发,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串联胶东、鲁南两个经济圈的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开通运营,也标志着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基础设施大投入既扩大了内需,为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又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50亿元,同比增长12.5%,再创历史新高。”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孟庆斌说,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转型、大产出,全面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互联互通,全省高铁里程突破2300公里,进入全国前三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7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山东的路”品牌持续擦亮。

“坚持系统观念,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意识形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一排底线’。”日照市委书记张惠说。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不仅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成功处置局部突发疫情,还成功应对1985年以来最严重的秋汛,大中型水库、重要湖泊、骨干河道无一出险,无一人因洪涝灾害死亡。

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办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七类事”

预计民生支出占比80%左右,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累计将5.08万人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范围,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今年山东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推出43项省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办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类事,扎实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医保卡“一卡通行”和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结算,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推出的重点民生实事。“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和交通出行便利性的提升,群众对普通门诊异地联网结算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但在过去,异地就医存在备案程序繁、证明材料多、提供转诊转院和在外急症证明难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省医保局局长张宁波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全覆盖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大胆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所有异地就医备案证明材料和转诊转院及在外就医急诊证明,异地就医自付比例也由原来各市规定的不超过40%,统一调减为不超过10%。2022年1月1日起,这项惠民政策将正式实行。

改善民生,山东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3元,同比名义增长9.6%。更可喜的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1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山东努力做到‘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仰仗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不断丰富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各市各部门承诺办的实事落地见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禄春说,办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七类事”,进一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带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满满收获和“五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只要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新的一年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实现更好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多山东贡献,就一定能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稳中求进,怎么稳?如何进?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②

□ 本报记者 王建 赵洪杰 刘兵 李子路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压实稳的责任,明确稳的政策,细化稳的举措。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了系统部署。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深刻理解。”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永红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省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工业运行、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都比较大,同时我省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加快集聚,在九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又有七个方面的新机遇,要破解压力抓住机遇,必须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

“‘稳字当头’是把稳作为基础作为前提,以稳促进,这考验的是我们的底气;‘稳中求进’是把进作为方向作为目标,以进保稳,这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李永红认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体现了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辩证统一。

明年经济工作稳是基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经济运行,确保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受疫情影响,去年一季度经济下降5.8%,跌了一个‘坑’。今年经济全面恢复,一季度增长18%,筑了一个‘峰’,在此基础上实现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难度不小,但是如果一季度经济增长上不去,二、三、四季度会很困难,并且会影响全年的预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抓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是抓好上半年,重中之重是抓好一季度。

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这批‘政策包’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有政策同向发力,形成集聚效应,比去年的四批‘政策包’力度更大,此外还将比往年更早推出‘项目包’。”周连华介绍说,这些都体现了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

在稳的基础上更好地求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实施扩需求稳增长“十大行动”,从需求侧挖掘潜力,这是我省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

“会议提出实施包括现代水网在内的基础设施‘七网’行动,为我省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带来了重大机遇。”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表示,将加快谋划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全力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确保明年全省水利投资完成500亿元以上,争取官路水库、老岚水库、东平湖生态蓄滞洪区建设、南四湖退圩还湖和水资源利用北调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充分发挥水利在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现在到了取得突破的紧要关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奋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上下更大功夫。

“当前,稳定工业运行的压力较大,但山东产业基础好,韧性很强,通过‘链长制’可以挖掘的空间很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说,山东已建立起“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下一步将按照会议要求,狠抓建链补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强研发、市场等方方面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链条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新旧动能转换和扩需求稳增长“十大行动”从供给需求两侧协同发力,通过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实现供给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体现了稳和进的要求。

稳中求进,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上下更大功夫。

今年1至11月,我省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改革。“通过这几年的改革攻坚,省属企业一批制约改革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明年将努力在创新转型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资产证券化质量、三项制度改革、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继续巩固保持改革攻坚、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在全国领先的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展现国资国企使命担当。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民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新设公益岗位40万个左右,这些都需要财政支出,我们将对照会议精神逐项梳理,把民生政策变为预算安排,把民生保障需求转化为群众的满意清单。”省财政厅副厅长崔宗涛说。

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山东有条件有基础有措施有保障。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坚决落实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可期。

“十大行动”扩需求稳增长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③

□ 本报记者 刘 兵 赵洪杰 李子路 王 建

有效需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巩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增强投资、消费、外贸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协调拉动作用至关重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扩需求‘十大行动’立足山东实际、挖潜增新并行,涉及领域广、投资体量大,蕴藏着巨大投资潜力,既能扩大短期需求,又能增强长期动能,是稳定明年经济增长的‘重头戏’。”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孔祥荣认为。

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如何全面落实“十大行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认为,关键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积极扩大“七网”基础设施等有效投资,突出做好大宗消费、传统消费、新型消费,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固稳提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有效投资对冲需求收缩、培育有效需求,重在“有效”二字,关键在“精准施策”。

扩需求“十大行动”,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其中首要的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短板在哪、需求在哪,投资就指向哪。明年,我们将力争新开工建设17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济郑高铁山东段等5个在建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完成投资2700亿元以上。”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孟庆斌说,这些项目和投资计划,主要针对当前我省高速铁路网络主骨架不够完善等短板弱项开展,既能提升山东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又能让有效投资化作扩大内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扩需求“十大行动”是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唱响“重头戏”,必须掌握科学方法。对此,省委强调要坚持项目化推进、集成化保障、市场化运作。

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大山认为,项目化推进是重要手段,集成化保障是关键支撑,市场化运作是竞争力所在。“项目工作本身有一套严格的推进程序,包括目标任务、工程进度等,通过项目化挂图作战、跑表计时、跟踪督办,可以让每一个行动得以高效实施。”王大山说,下一步,德州将积极落实好扩需求“十大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分解任务项目清单,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引导更多企业投资“十大行动”。

数据显示,国内消费需求已超过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外开放度高。释放消费潜力,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山东有基础,也有能力。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建设高效顺畅的商贸流通体系,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省商务厅厅长张德平说,实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新兴消费扩容行动,不仅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积蓄发展新动能。

乡村消费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生活。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乡村已是消费增长“新一极”。山东将加快建设农村商业体系,支持商贸龙头企业下沉农村市场,通过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强到村物流站点建设,带动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为乡村消费升级再加把力。

今年以来,全省进出口快速增长,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前11个月,山东进出口总额达到26624.8亿元,同比增长34.6%。“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延续好的发展势头,还是要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情的确定性,防范化解外部风险,以创新落实‘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的确定性,补齐外贸发展的短板弱项。对此,我们有信心。”张德平说,省商务厅将围绕“固稳”“提质”做好文章,实施“一国一业一展”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细分市场、深化潜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全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争取明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5%,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到1200亿元。

决胜动能转换“突破之年”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④

□ 本报记者 李子路 赵洪杰 刘兵 王建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新旧动能转换,也到了“五年取得突破”的紧要关口。

新旧动能转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参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同志认为,实现“五年取得突破”,必须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突出创新引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产业升级。

“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个一批”要求,强化科技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动力和支撑。

“‘四个一批’既是发展实践,也是方向路径。”省科技厅厅长唐波介绍,2021年,山东作为唯一示范省承接科技部“氢进万家”“北斗星动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战略科技力量正在不断汇聚。“要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谋划好2022年科技工作。”

“创新是干未来的事情,没有现成路可以走,要说有路,就只有实践这条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吕建涛说。成立两年半以来,山东产研院积极探索符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符合产业技术创新规律、有利于技术商业成功的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要聚焦未来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突破,谋划推进空天信息、深海极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动能澎湃发展。”吕建涛说。

科技创新强不强,关键看体制机制活不活。我省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奖励制度、全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三项改革试点省,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蹚路。“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说,“希望山东能把创新作为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来推进,破除有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创新是产业的动力,产业是创新的载体,只有创新链、产业链有效对接融合,才能释放动能转换巨大当量。

在唐波看来,我省亮相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就是很好的例证。“项目立项时,有的地方和单位有生产条件没技术,有的有技术没生产条件,最后敲定了山东。因为我们既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又有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通过多方集成创新才制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蜡车。”唐波说。

抓科技赋能产业,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量质齐升:今年1-11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每一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都是产业链上的闪耀明珠,它们成长起来,就是山东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说。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我省有基础,也有短板。“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入选2个,广东、江苏分别入选6个。”王新生说,“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建链延链补链,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引导项目、人才、资金向重点区域集聚,‘一链一策’谋划推进10条标志性产业链,争取新培育3到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促进产业升级,少不了“真金白银”投入。除了财政支持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以为制造业带来源头活水。今年,在研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时刻,恒丰银行的纯信用贷款“院士专家贷”,为青岛中科润美润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打通产学研链条提供了重要助力。“2022年我们将为制造业和科创类企业配置专项资源、提供专项授权、给予专项定价、配套专项产品,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恒丰银行董事长陈颖说。

推动动能转换取得突破,离不开一支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近日,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认为,人才引育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长远,一方面依托“双高”建设培育高端科技人才,依托职教高地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立足“大中小幼”体系,培养青少年创新素养,让创新更有后劲更有动力。

走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之路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⑤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刘 兵 王 建 李子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正确认识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扎实做好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建设,走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12月16日,国家电投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此为标志,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6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取得“零突破”。

“山东煤炭消费和煤炭发电占装机总量的比重偏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省能源局局长栾健说。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煤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实现了由“十二五”末的“双80”到“十三五”末的“双70”重大转变。

乘势而上,今年如何发力?山东的重点突破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栾健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基地、鲁北盐碱地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胶东半岛核电基地“五大千万千瓦级基地”和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示范“两大示范”建设。争取今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700万千瓦以上。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好煤电兜底保障作用,采取‘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方式,适度布局建设大型燃煤热电机组和高效背压机组,煤电装机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栾健说。

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推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既有利于工业节能降碳,又为动能转换拓展空间。对此,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在强化优化能耗管控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

“经过去年深入现场摸底,我们已经形成了16个‘两高’行业的企业和项目清单,正在汇总形成工作台账。今年起,对清单内的能耗煤耗实施闭环管理、单独核算,除国家和省布局的重大项目外,对各市‘两高’项目能耗实行封闭运行、自我消化、自求平衡。”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对于清单外符合产业政策的新上“两高”项目,严格实施省级窗口指导和重点行业提级审批,落实好“五个减量替代”,实施用能预算管理。与此同时,省级统筹的能耗指标,除少数用于“过桥”之外,今后主要用于非“两高”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抓紧抓实节能降碳,关键是发挥好考核这一指挥棒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明确对于全省统筹布局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后形成的能源增量和“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的核电机组新增能源,省、市按5:5比例提留,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形成的能源增量全部留给所在市,全部用于非“两高”项目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几年,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曾多次参与到山东的专项调研与生态环保督察,深深感受到山东生态环境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山东PM2.5平均浓度去年和前年都实现了两位数改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山东在2020年劣五类水体清零基础上,又全面消除了五类水体,充分说明了污染防治力度之大。”彭应登说。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山东将重点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污染防治,严格移动源和扬尘管控,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

“水质量方面,我们将坚持农村、城市双向发力,整建制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市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两个清零’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十四五’时期各县(市、区)全部清零达标。”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说。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⑥

□ 本报记者 王 建 赵洪杰 李子路 刘 兵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事,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山东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在此基础上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营造公平竞争法治环境,以及在重点民生领域探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等,体现出山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世林认为。

数字政府建设是引领数字化改革的“领头羊”,正越来越成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数字政府建设要率先发力。”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马越男表示,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下一步将聚焦着力增强政务服务的效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同时,加快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深化电子证照、电子证明推广应用,推进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建设应用,加快实现“一码通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去年11月底,我省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300万户,前三季度,企业活跃度达73.6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我省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采取优化准入、准营、退出等创新举措所释放的营商环境“强磁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省市场监管局局长侯成君说,着眼于形成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升的发展格局,将强化改革创新,突出抓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试点,实现企业从准入、准营到退出15个涉企事项集成化、场景化服务,持续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引导市场主体按照“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路径,实现每年新增优质小微企业60万家以上,“个转企”3万家以上,“规下”升“规上”4500家以上,股份有限公司1000家以上。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还需要不断创新优化政策。2021年12月31日,我省发布《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继续实施2021年的122项政策,谋划推出了56项新政策,其中包含多项含金量高、力度大、针对性强的减税降费政策。“大量制度性、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更简洁、更透明、更有力,将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将有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学春表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我们将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为市场主体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省司法厅厅长王玉君说,将持续推进优化法治环境攻坚, (下转第二版)精准开展法治环境评价,推动法治环境评价纵向延伸到县、横向拓展至各行各业,强化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推动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在重点民生领域探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一个监管领域涉及到多个部门时,过去是各管一摊,今后综合监管将围绕一件事实施从头到尾的全链条联合监管,这样既能提升监管的效能,也能减少对企业的打扰。”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侯西栋介绍说,将对“综合监管一件事”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尽早推出相关领域的改革方案。

加快释放重大战略红利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⑦

□ 本报记者 王建 赵洪杰 刘兵 李子路

以重大战略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当前我省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显现,战略地位加速提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落地见效,更好释放战略红利。

“对山东来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郝宪印认为,纵深推进重大战略落地见效,落实好黄河国家战略是重中之重。

相关数据显示,山东年均引用黄河水约67亿立方米,占全省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作为最主要的客水来源,黄河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山东而言,每一滴黄河水都非常宝贵。”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突出抓好集约节约用水。

“管住管好黄河‘水袋子’,必须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刘中会表示,将一方面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当地水、外调水、非常规水等各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统一调度,深挖节水潜力。另一方面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从严控制取水许可,严守水资源管理红线,着力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

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是山东肩负的重大使命。近日,我省分两批印发了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全省四大省级新区全部亮相。这是山东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设立鲁西新区是菏泽第一次在争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我们倍感振奋。”菏泽市市长张伦说,将坚持高点定位、突出创新元素、彰显菏泽特色、快速膨胀实力,高标准推进鲁西新区建设,将新区打造成菏泽突破发展、后来居上的重大战略平台和先行示范区。

纵深推进重大战略落地见效,要加强推进黄河国家战略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的融合联动。“这是立足我省东西互济、双向开放的实际,更好发挥战略叠加优势的重要举措。”省委财经办副主任赵锋说,三者既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融为一体,“三者联动,内部可以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加速城乡融合,使全省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向西可以加强与沿黄省区融合互动,广拓腹地;向东可以由近海走向深远海,更好向海图强。”

乡村振兴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介绍说,我省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的法宝,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包试点,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先后完成13项国家改革试验任务,探索了一批农村改革的有效路径,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李希信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国家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的方式方法,稳妥推进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2021年12月23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随着一个集装箱被顺利吊装到欧洲航线“中海环球”轮上,山东港口2021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同步实现新突破。

山东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这让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高原备受鼓舞,“瞄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我们将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产城融合港、金融贸易港、邮轮文旅港。”

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⑧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 王建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立足基础优势,抓重点补短板。要夯实增收共富基础,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开展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山东路径。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促进共同富裕,既有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也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如何找准创新性、突破性抓手,实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朱厚玉说。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朱厚玉认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压实稳的责任,明确稳的政策,细化稳的举措,最终目的还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做大做好“蛋糕”,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是题中应有之义。我省将尽快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意见,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推动城乡居民普惠、持续增收。

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重要群体。“去年我们实施了‘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出台‘就业优先10条’等一揽子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前11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提前完成全面目标。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说。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认为,要高度关注这一群体,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的条件,使其成为做大“蛋糕”的有生力量。

去年12月,山东印发《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面向城乡困难群体、大龄人员,创设120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其中,今年各级政府将投入约56亿元,安排公益岗位40万个左右。“将各部门分散设置公益岗,变为全省统筹安排,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山东的这项惠民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梅建华说。

既要增收也要减负。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能有效减轻低收入群体各项负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下好教育‘先手棋’,打牢教育这根‘基础桩’。”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说,今年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将再增长10%,大力提升基础教育巩固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完成200所中小学校主体建设,200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我省还将5年内力争推动30%和55%的县(市、区)分别创建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省实行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朱厚玉说,2020年山东已消除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下一步各地应高质量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同时,我省还将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着力提升智慧、绿色、均衡和双向化水平,既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鼓励城市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向农村回流,在畅通双向循环和城乡深度融合中,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⑨

□ 本报记者 刘 兵 赵洪杰 李子路 王 建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过去一年,山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做好今年工作,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更需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部副主任王连伟认为,这既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放在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围绕“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作出一系列部署: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放到首位,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强化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强化社会稳定工作。

安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就事论事、就安全谈安全,而要着眼于整体性、关联性,坚持系统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省属国资国企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做到稳字当头抓好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必须坚决有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将进一步督促省属企业落实好防风险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债务、投资、金融等风险防控,协调推进生产安全、疫情防控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等工作,实现企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近期,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第四波疫情正在部分国家地区肆虐。作为沿海大省、外贸大省的山东,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稳定‘一稳皆稳、一失皆失’,疫情防控更是如此,需要慎终如始。”省卫健委主任袭燕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个关键点是“防”,统筹人、物、环境同防,做好冷链物流、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和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另一个关键点是“控”,一旦出现疫情,确保从指挥系统建立、信息排查、核酸检测、病人救治等各方面科学精准快速施策。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无论是‘防’,还是‘控’,都要着眼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突出一个‘早’,根本在于预防,打好‘主动仗’。”袭燕说。立足当前疫情输入性风险持续存在的现状,省卫健委将不断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关口前移,细化防控举措,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守住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去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的金融风险进一步集聚和显现。目前,我省各领域风险总体可控,但绝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和落实。

探索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山东解法”,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建设推出了“金安工程”,对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地方金融组织风险、非法集资风险、金融舆情风险等进行数字化监测、智能化预警、系统性分析,为风险早期发现预警、及时化解处置和加强日常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为新形势下确保经济金融大局稳定提供了重要指导。“山东将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继续深入推进‘金安工程’,加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刘晓说。

一手抓发展,一手防风险,这是新时期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又要科学研究和掌握风险防控规律,更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拧紧安全责任链条,守牢安全底线,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王连伟说。

干出高质量发展一流业绩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⑩

□ 记者 李子路 王建 赵洪杰 刘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转化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业绩,关键靠“干”。

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个“稳”字定大计。“这个‘稳’是更全面的‘稳’,做到‘稳’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说,“越是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越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扛牢稳定经济运行的责任,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

稳经济就是稳民心。干事创业,必须回答好为了谁“干”、依靠谁“干”的问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尊重客观实际、顺应群众意愿。去年,禹城市聚焦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推出“点单式”改革,一批切口小、见效快、反响好的创新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什么、改什么,让老百姓享受到民生政策红利。”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2年省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0万个,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8%。事事关系民生,件件带着温度。随着一项项带有民生温度的政策出台,山东民生底色将被擦得更亮。

“近年来,山东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一个重要的经验就在于,山东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干部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认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干事创业的前进方向、工作路径、责任担当和好干部衡量标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干出一流业绩。

干事创业、攻坚克难,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抓经济工作,必须深学笃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从中找答案、找路径、找方法,强学习、增本领。”山东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张卫国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要找准突破路径,从供求两端同时发力,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增强消费、投资、外贸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协调拉动作用。”

方法策略越科学越合理,工作落实越有力越有效。省委提出“六个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为抓工作落实提供了“船”和“桥”。

过去,地方上想上大项目、好项目,往往受到排放能耗制约。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控‘两高’、优化其他”,省级统筹的能耗指标,除少数用于“过桥”外,主要用于非“两高”重点项目,这为节能减排降碳、拓展动能转换空间提供了新思路。“抓经济工作,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张卫国说,“领导干部要做‘十个手指弹钢琴’的高手,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

干就要干出样子,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省委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以作风大转变推动事业新发展。

临沂格力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是格力电器在山东布局的唯一工业制造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面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难题,临沂成立“格力工作专班”,从拆迁还建、规划建设、手续办理等7个环节提前介入,全力靠上跟踪服务,确保今年9月全面投产。前不久,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专程从珠海来到临沂察看项目建设情况,为临沂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点赞。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山东各地把推进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实。近日举行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吹响了决胜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年的冲锋号。“我们将聚焦‘十强’产业,集中抓好总投资2.1万亿元的1409个重点项目,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实施,高效能服务,力保开门稳、开门红。”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说。

 

编辑: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好品山东丨成武刻瓷:以刀代笔绘大千世界 毫厘之间展传统之美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

  •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盘点过去五年,从新旧动能转换到对外开放,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幸福民生到文化赋能……山东都谱写了怎样的答卷?翻开山东过去五年“成绩单”,置身其中,见证前行的步伐和奋斗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