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突破的“青州模式”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17-12-06 10:16:14     


 青州新闻网12月6日讯(通讯员  刘振州)  寒冬时节,冷风沁人,古城青州却依然沉浸在暖意融融的文化氛围里——各文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赏风景、尝美食、品文化;书画、收藏市场红红火火,商贾云集,各类书画展、拍卖会、研讨会场场爆满;千场大戏下乡活动,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文艺大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收藏文化名城等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让青州文化光彩夺目;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文化工作的访客络绎不绝……一个小小县级市何以富集如此众多的文化元素?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走马古州看文化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为文化发展夯实根基的同时,却也容易成为桎梏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包袱。然而,在青州,却是另一番景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之一,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打响“文化青州”品牌,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弘扬现代文化,呈现出以文化激发活力、以文化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核心载体,青州古城、非遗保护传承、博物馆群“三大平台”托起青州文化根脉。

走进青州古城,那一条条青石板街巷,明清风格的青砖灰瓦建筑,飞檐翘角的楼阁,朴素厚重的牌坊,构成了北方古城的独特风景。漫步街头巷尾,挫琴、花毽、满族八角鼓、青州府花边大套等非遗文化展演引人入胜,耳畔传来老手艺人“磨剪子戗菜刀”、“剃头挑子”的吆喝声,让人恍惚走进时空隧道,在饱览风光的同时,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青州城区范围内,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族旗城六座城池,从西晋至清末近1700年时间里,青州一直是山东中部政治文化中心。然而,到本世纪初,青州古城遗迹已经在岁月颠簸中残破不堪,许多古迹古建和文化遗存濒临消失。为保护好青州古城,从2010年9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市里聘请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进驻青州,编制完成《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总体规划》和《青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古城范围内历史建筑全部进行排查、建档,对古城内的古建筑物和街道肌理,进行了“古色古香”的全方位修缮。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先后投资6亿元,保护修复古城核心区域2.8平方公里,使得千年青州古城又恢复了历史旧貌,成为目前省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活古城。2017年2月,青州古城旅游区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标志着青州旅游业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青州市对全市非遗项目和文化线索进行了大普查,全面挖掘民间文化遗产资源。目前,青州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潍坊市级非遗项目44项。为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我市努力将非遗项目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依托非遗艺术团、非遗传习中心、非遗传习坊等院团,在古街、宋城、范公亭等区域开展40多个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展演,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免费展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增加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非遗传承和保护力度,这种“文旅结合、传保并重”的非遗与旅游融合新模式被省文化厅评为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被省政府授予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为潍坊市惟一获奖项目。

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惠及全民”的原则,先后建成青州古城博物馆、书院博物馆、科举博物馆、古籍博物馆、京剧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展示青州文化的新窗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构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文化惠民和文化旅游互为补充、文博事业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又规划建设青州博物馆新馆和博物馆群,共计建设20~30个左右博物馆,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承载青州历史文化的又一个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凝聚特色产业集群,书画、收藏、红丝石“三朵金花”争奇斗艳。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这句青州民间书画从业者喊出的略显霸气却也彰显雄心的口号,让世人对青州书画刮目相看。青州书画产业由来已久,然而真正扛起书画大旗,引领产业风潮,是近几年的事。为推动书画产业从零散经营到集群发展,优化书画产业布局,青州市里出台一系列培植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书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形成了九大书画市场、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在内的书画产业集群,书画交易模式也从零零散散的地下交易,发展到电商交易、拍卖会交易。目前,全市书画从业人员5.5万人,经营业户近千家,年交易额120亿元,青州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书画收藏交易中心。中国美协、书协写生创作基地双双落户青州,成为全国惟一的双基地县级市。率先发布一级市场书画指数,为全国书画产业树起“风向标”。土生土长的青州农民画,也从深藏民间的“小家碧玉”成长为走向国际的“大家闺秀”。经过挖掘培育,短短几年间,3万多耕田种地的新型农民,纷纷拿起画笔,描绘新农村美好生活。市里先后成立了10个农民画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画“电商”100余家,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趟出了一条文化新路。中国农民画联合国巡回展览青州展等国际大展,让青州农民画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成功创建“中国收藏文化名城”为契机,引导艺术品市场规范发展。依托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小镇、大明衡王城艺术品市场、泰丰书画古玩城、青州宋城书画艺术中心、北门里明清古街艺术品市场、君怡都书画古玩城等艺术品市场,规范提升艺术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画、奇石、古玩收藏、根雕等艺术品市场。目前,建设大型书画、古玩艺术品市场10处,各类画廊、古玩店1000余家,各类书画研究院、收藏类协会组织等50余个,从事书画、古玩、陶瓷古砚、像章、赏石、钱币、玉器、根雕、烟标等各类收藏人员近10万人。

挖掘红丝石内涵,重塑地域特色产业。青州红丝石是富含文化内涵的赏石珍品,红丝石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然而由于长期开采秩序混乱,经营不善,其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近几年,在青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大力规范红丝石产业,制止滥采乱挖,提升产品档次,规范市场交易,全市形成了一个繁荣发展的红丝石文化产业,红丝石专业文化市场2处,从事红丝石砚经营、研究、制作者3900多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红丝砚之乡”荣誉称号,青州红丝砚影响力越来越大。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惠民“两大工程”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先后投资8000万元建设新图书馆,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文化馆,投资1.5亿元完成云门剧院提升改造,青州市图书馆、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青州市艺术馆群、青州美术馆等一批新规划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大力倡导全民读书活动,积极争创“全国书香城市”。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呈现新面貌,镇街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100%,形成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激发民间文化创新力。青州市财政每年拿出600万元,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在青州市组织开展“千场大戏进乡村”“精品大戏惠民行”等文化惠民演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政府主导、百姓参与,将民间演出和专业院团演出结合起来,青州市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快乐星期六”“百姓大舞台”等群众唱主角的民间演出活动常年不断,广场舞、秧歌队、大合唱齐上阵,让乡村之夜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一桩桩一件件,红红火火的文化盛事,诠释着“文化青州”的独特魅力。

风景何以这边独好

——探寻看不见的文化“引擎”

沿着青州文化发展的脉络,人们发现,除了历史底蕴深厚和群众基础坚实这些“先天”优势之外,是那些看不见的“引擎”拉动青州文化建设驶上了快车道。青州市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高点定位,高水平谋划,凝聚力量,精准发力,奏响了一曲文化繁荣发展的多重奏和谐乐章。

——政策发力,全民参与,文化事业稳步推进。

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青州市里成立了“文化名市”建设专项委员会,统筹负责青州市文化名市建设。经过广泛论证,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了《青州市文化名市建设五年规划》和《青州市文化名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规范青州市文化建设,构建既有深刻历史厚度,又有鲜明地域特色,结构合理、效益显著,活力迸发、人民满意的文化建设新格局,推动率先实现文化小康。

青州市里每年都筛选几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事业,作为政府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列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社会公开承诺,限时完成,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文化建设、人人支持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就是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青州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我市在全国率先开通全民阅读直通车,读者在书店随心借阅,再由图书馆作为馆藏图书随后买单,图书馆的增量图书由单向采购的众口难调变成了读者自选的各取所需,有了这种“你阅读·我买单”的图书共享服务,全民阅读热情瞬间激发。

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青州市加大文艺院团改革力度,出让政府资源,以企业为依托组建青州歌舞团、青州曲艺团等“十大文艺团体”。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市级广电事业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在编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由市财政拨付,重要设施设备更新维护等列入政府采购,并建立500万元的广播电视宣传奖励基金,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广电事业实现新发展。充分发挥青州市文化行业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青州画院等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一系列交流创作活动,推动文化艺术在全市的普及。为加强对书画行业的领导,成立书画行业党工委,引导和监督书画行业各类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市场化运作,全方位服务,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

顺应市场经济大潮,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摒弃传统思维,通过政策激励的“市场手”,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式发展。

青州市完善文化产业鼓励激励机制,先后制定了《青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30余项专项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财政、税收、土地、规划、金融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青州市里对书画产业进行整体规划,把书画作为一个大的产业集群谋篇布局,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产业集团进军书画市场,实现多元投资,并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为书画产业项目实施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机制活,市场兴。政府没投一分钱,中晨艺术小镇、宋城等书画产业龙头拔地而起,这些书画龙头又通过减免租金、房屋置换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原来分散的业户集中,形成规模优势。为破解部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市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帮助画廊协会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出艺术品融资服务,对画廊实行诚信贷款,努力实现合作互利共赢。青州农村商业银行率先与中晨集团推出了“银行+评估担保+画廊”的信贷模式,一方面解决了画廊申请贷款中寻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银行在信贷业务运作中对书画存在的鉴定难、评估难和保管难的问题,有效架起了银行和画廊信贷沟通的桥梁,走出了一条金融支持书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各金融机构已为青州近百家画廊累计提供贷款20多亿元,极大促进了书画产业的发展。

对大型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全方位搞好服务,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旗舰”。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保障服务水平,采取市领导任指挥、部门包靠模式,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坚持以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市新建、在建、拟建投资过亿元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30多个,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宋城文化艺术中心、云门山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业态航母横空出世,为青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其中,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项目被列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平台搭建,人才优先,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青州市大力实施全民文化创新工程,注重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发现和培养,建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管理团队。进一步制定完善文化人才激励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政策,通过奖励、签约、表彰等措施,调动专业、业余等创作人才创作热情,鼓励多出作品,出精品。

依托青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一个中心”,专家、调研员、志愿者“三支队伍”,非遗生态村、非遗博览园、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团、非遗传习所“五个平台”,我市非遗文化研究传承人才已经达到2000多人。青州花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失传危险。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宋城设置非遗展示一条街,请来青州花毽第四代传人李贤臣老人以及其他非遗传人现场展示传承。据了解,通过这种形式,我市“抢救”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依托图书馆、文化馆、艺术剧院、非遗保护中心、文化行业协会等平台,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摄影等14个门类20多个项目的课程,对青州市各类文艺人才免费进行培训,保证天天有培训,常年不断线,参训人员达7万余人,为全市文化建设储备了大批人才。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1人,中国美协会员27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6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创作队伍日趋壮大,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青州市还建设了艺术馆群、青州画院、清华高级研修班基地、大众书画培训交流中心等机构,开设中小学生书画培训班,形成了多层面书画人才的培训交流机制。将农民画创业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市镇村三级多层次、多形式、大面积的农民画培训工作,青州市建立了13处镇级农民画培训创作中心和农民画写生基地。“农忙时荷锄劳作,农闲时挥毫创作”的景象,在青州乡村已经司空见惯。“画画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这事儿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提起农民画,画家孙瑞云满脸笑容。

“文化+”的魅力

——文化“软实力”铸造发展“硬支撑”

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给青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破题“文化+”,加强“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健康”等深度融合,提升文化辐射力,进一步放大了文化的杠杆效应,经济与文化互融互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经济项目注入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为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为破解旅游发展瓶颈,我市深入挖掘景区文化,把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开发中,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文化+”为旅游产业铸魂,推动旅游业上档升级,着力打造一批彰显青州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一是打响“古城青州”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青州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整合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个文化旅游板块,以历史文化积淀为内涵,注重挖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城防文化、古建文化等文化精髓,推进景区项目建设,并将各类文化展演活动有机结合在古城旅游之中,打造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青州古城旅游区。特别是连续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青州古城过大年”活动,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前来参与,使得青州古城旅游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以井塘古村为龙头,依托优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立足自然生态、人文遗迹、特色农业优势,挖掘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打造文化古村落,借力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全市20个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遍地开花。

花卉业是青州传统优势产业,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2.9万亩,年产值73.6亿元。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周边市场的竞争,青州花卉业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为突破花卉业发展瓶颈,青州市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大力发展花卉文化,不断拉长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青州市深入挖掘花文化资源,整合现有花卉旅游资源,开发花卉旅游纪念品,推动花卉与旅游文化更深层次的融合。相继建成了青州花卉高科技博览园、青州花卉公园、弥河生态花卉旅游休闲区、中国(青州)花卉创业园等一批重点花卉文化旅游项目;多方搜集花文化历史资料,规划筹建中国花卉博物馆和兰文化展览馆,提升青州花卉的文化层次;开发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花卉美食、花居住宿、花卉观赏等链条产品,形成独特的花文化主题。深度融合青州历史与花卉文化,打造花卉生产、花卉展销、观光旅游、休闲体验、花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文化基地”。借助花卉文化的推动力,花卉文化游成为青州旅游新亮点,一大批花企借势做大做强,青州花卉集团等20余家企业实现了年产值由百万元到千万元级的跨越。

文化会展经济成为青州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州市精心打造了花卉博览会、国际艺术品博览会、翰墨青州·书画年会三大龙头展会,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两届“中国(青州)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十七届花卉博览会。展会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翰墨青州·2017中国书画年会”共包括六大主题展览、十九项系列展览以及十余项综合活动,涵盖了书画、紫砂等多种艺术形式,集展览、交易、研讨于一体,共展出书画类作品3万余幅,紫砂及其他艺术品1万余件,展出面积达17万平方米,接待参观人数37万人次,达成销售意向17亿元,交易额2.06亿元。目前,这三项展会已成为国内顶级文化盛会,形成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市场集聚,并由此衍生出较大规模的展览交易、观光旅游等文化产业。以节会为载体,青州市积极做实文化与经济融合大文章,促进文化品牌产业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最终要塑造提炼凝聚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青州市文化丰富多彩,花卉文化、古城文化、佛寿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状元文化精彩纷呈。如今,青州市正在组织对地域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不断丰富青州文化内涵,提炼青州文化精髓,打造青州核心文化品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十九大的强劲东风,青州市踏上文化名市建设的新征程。

编辑:青州新闻网 张萌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青州新闻网6月7日讯(通讯员 魏奉祯 陈正玉 曹泽 报道)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庙子镇牢固树立“防胜于救”和“防大汛、抗大灾”意识,时刻保

  • 日前,农业产业化新模式——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科研实践,在我市丰本生物公司试验成功,首个示范园已在庙子镇开工建设。

  • 今年以来,市工商联从完善组织架构、加强教育培训、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非公经济”新动能。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