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县域样本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1-10-26 17:25:47     


 日前,齐鲁晚报对我市工业、农业、花卉、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多方面进行了长篇综合深度报道,推介我市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现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国玲  蔚晓贤

海岱惟青州。

这里是江北闻名的千年古城,也是国内县域经济百强的明星城市。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绿色与富裕之花同时在这片大地上完美地融合绽放。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州不仅造就了县域发展的奇迹,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树起一座标杆。这座标杆上,“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均衡协调发展格局,无疑是青州最为醒目的标签。

善坚守,“一棵花”树起青州农业新品牌

这些天,青州市黄楼街道山东绿圣兰业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组培室内,稚嫩的幼苗正在汲取营养,恣意生长。在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智能温室花卉大棚里,成千上万的蝴蝶兰争奇斗艳,兰香幽幽,沁人心脾。

在30000平方米的大棚里,73岁的王珉芝董事长步履矫健,穿梭自如。20多年前,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只凭着一腔热血的王珉芝开启了种植兰花的梦想之路。20年后的今天,他把小小的蝴蝶兰“种”成了一个大产业。今年,绿圣兰业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1年潍坊市市级“隐形冠军”企业,成为青州市农业企业领域的代表。

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寿民告诉记者,今年青州市新入选的隐形冠军企业有13家,其中农业企业有3家,“农业企业不好做,要做成行业的冠军更不易!”

古稀之年的王珉芝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依然在科研一线研发和推广蝴蝶兰的中国自主品种,开拓花卉行业的“中国芯”。绿圣兰业花卉大棚的一个角落里,一片蝴蝶兰绽放出靓丽的金黄色花朵,非常漂亮。这金黄色的小花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绿圣兰业培育的第一个蝴蝶兰新品种。王珉芝给它起名“青州金凤”。“‘青州金凤’定名一定要加上青州,因为这个品种不光是我自己的,也是青州的。”而目前,他培育出的蝴蝶兰新品种已有八九种,公司已经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今年绿圣兰业投资建设的山东省高档花卉育繁推科技产业园被列为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借助科研力量,我们想把青州自己的蝴蝶兰苗子卖到全国去。”绿圣兰业销售总监贾美荣说。

在青州市奥斯特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观叶花卉“矾根”的小苗摆满了组培室的货架,奥斯特公司负责人刘志强向记者介绍,矾根40天就能长满一盆、卖一茬,一盆卖3.5元,效益可观。“矾根能成功产业化,得益于青州面向全国引进花卉人才,政府出编制、放在企业用,公司引进了两名高科技人才,帮我们攻克了组培难题。”刘志强说。

绿圣兰业和奥斯特园艺只是青州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而黄楼作为青州花卉产业的大本营,可以说亲眼见证了青州花卉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有人说,青州人骨子里有齐人善于经商的基因,这让青州人敏感地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然而,善于抓住机遇的青州人还善于坚守。三十年来,无数的企业成为铺路石,探索者,正是因为青州拥有一批又一批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人、企业家,青州花卉才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生产品种3000多个,远销28个省市区。2020年,青州花卉交易额110亿元,年输出温室大棚120亿元,草花、多肉产销占全国的50%。作为江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青州花卉产业借助现代花卉销售和流通渠道谋求突破创新,探索建立了“产业支撑,电商拉动,集群发展”的特色花卉种销模式,初步形成花卉销售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局面,实现了花卉交易规模跨越式发展。目前青州市80%以上的花卉企业都开通了电子商务交易,通过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来销售花卉。产销两旺、淡季不淡,成为青州花卉产业的“新常态”。

现在,青州花卉已然成为青州农业的一张新名片,前不久,在山东省2021年“质量月”启动仪式上,青州花卉产品基地以340亿元的价值评价,连续2年居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一名。

不折腾,“一条链”再创青州制造新辉煌

10月18日,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青州经济开发区潍微科技智慧水务展厅时,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水表整齐地陈列在公司智慧水务展厅内,从拥有全国第一项远传专利的水表到现如今全球领先的超声波远传水表和物联网平台,无一不在诉说着潍微科技的创新发展历程。

潍微确实“微”,这里只生产水表这一种产品,然而,潍微又“不微”,这家小企业硬是凭借一只小小的水表做出了一个大产业。潍微科技从刚开始的小规模企业,发展为拥有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35项,固定资产1.9亿元、年产值1.13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成为全国智能水表行业里的“隐形冠军”。

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纯牌科技新厂区,投资7000万元建设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技术研发中心,车间施工已进入收尾,只等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纯牌科技生产销售发动机冷却液及自动化流水线设备研发,从2009年建厂到现在,这家企业拥有22项专利、12个注册商标,从代工厂到自主品牌研发,纯牌科技重点进行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研发制造方面取得高质量实际效益。2021年底,在智能设备、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软硬件产品将正式投产,未来五年内,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

这是一个青州市“五强四宜”经济项目撬动一个新产业链的生动缩影。纵观产业链,不只有潍微、纯牌,多家青州企业都进行了深度布局。

建富齿轮作为国内齿轮制造业的龙头老大,现拥有560余台精密加工设备、50多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各式高端齿轮生产线,年产值达6个亿,与全球80%的知名汽车厂商均有合作,是国内少数能够独立研究和开发汽车驱动齿轮的企业之一。

汇强重工是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特种车辆生产企业之一,其特种车辆产品覆盖了行业中的中高端市场,并与瑞士波雄、美国美业等全球一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已发展成为中国特种车辆行业的领航者。

越来越多的青州制造企业,通过加强基础技术研究、设备终端制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市乃至全省制造业产业赛道上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

无工不强,无商不活。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青州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亿元,更是被誉为江北第一县。当时还有“南有无锡,北有青州”之说。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不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变局,工业却成为青州发展的“短板”。作为一个老牌传统工业城市,青州重振工业的雄心,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过去30年的发展基础之上。这既是现实期待,也是历史回音。

为此,青州坚持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要折腾,还不能乱折腾,如何让青州在立足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引导更多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加快与新兴产业融合,进而提升全市产业创新能力,考验着青州市委、市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州坚决让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退出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招商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项目上,宁可土地暂时搁置,也不盲目上项目。而先进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抓手。

倒逼之“苦”终于迎来发展之“甜”。青州的工业新动能逐步起势。老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高精尖转型。青州工业实现了由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基础显著增强、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

数据显示,2020年青州市实现生产总值56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021年,青州市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3季度)24.3%。2021年,潍坊市公布的“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中,青州市拥有“隐形冠军”企业省级2家、市级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小巨人”1家、省级12家、市级85家。2021年,青州市新增“隐形冠军”16家,其中工业13家,位列潍坊市第一位。

数字只是一个缩影。在青州行走,从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中,可以感受到青州制造业的强劲脉搏。一辆整车60%以上的零部件青州制作都能配齐。从山起重工、汇强重工、建富齿轮、德威动力到潍微科技、宝丰镀膜,无论飞机还是重工配件再到小水表、广告贴膜,都是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行业。仔细盘盘青州制造业的家底会发现,“赚快钱”的行业似乎一直不太适合青州,不少国家真正“亟需”的战略力量,都默默在青州耕耘了数十年,诞生了一大批“长跑冠军”。

生态美,“一座城”打造周边城市后花园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在很多地方似乎是一个难以兼顾的矛盾,但在青州,你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幸福的微笑源自于哪里?如果你见过青州如荫的树木、清澈的河流、秀美的乡村、静谧的古城,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在青州发展的主轴线上,“生态”一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青州与水相依相偎。早在2016年,青州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了“河长制”。“河长制”对改善水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全市对美丽河湖工作的重视和河长制工作的持续开展,青州越来越多的河湖实现美丽蝶变并且逐步达到智慧化无缝监管。“到2023年,全市28条河流、23个湖库将全建成河湖安澜、生态健康、水清岸绿、人文彰显和智慧管护的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青州市水利局局长郭增强说。

而另一边,经济生态化的生动故事也在不断上演。十多年来,青州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特别是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做足了文章。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先后对纺织、印染、蓄电池等多个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3平方米。

生态美了,青州底气十足地叫响全域旅游。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气,青州全域旅游火爆尤其是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观的体现。

今年国庆节假期,青州古城七天接待游客75.67万人次,青州民宿更是火爆,各式价格不等的房间均早已预定一空,有客人退房,但是马上就有人抢了,一房难求。

近年来,青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休闲产业优势,探索形成了“花卉+旅游”“生态+文化”“景区+民宿”等旅游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再到“乡村生活”的全域旅游之路。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城景合一、主客分享”的新青州华丽亮相。

如今,作为一个县级市的青州,A级景区就多达15个,其中5A级1个、4A级3个、3A级8个,有60多个村在不同程度上开发了乡村旅游产品,一连串的文化之旅线路,都能满足游人雅兴。

在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上,青州市委、市政府可谓用心良苦。总投资10亿元的博物馆新馆完成主体工程,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九龙峪溶洞等项目快速推进,古城东华门南巷网红街、水上舞台演艺项目、高家亭巷美食街三大重点区域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中晨(青州)文化艺术小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名单……

青州旅游名气越来越大,游客纷至沓来。今年,青州市毫无悬念地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上半年城乡居民文体生活满意度位列潍坊第1名。

“青州人的自豪感是发自骨子里的,很多青州人都有这样感触:转一圈回来,还是咱青州好!”采访中不少青州人这样骄傲地说。然而,青州的目标并不止于此。近年来,青州致力于打造为周边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周边城市的消费中心。

事实证明,这并非夸夸其谈,从青州楼市的表现即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来自淄博、东营、滨州的购房者越来越多。人们玩在青州、留在青州、住在青州,一个“宜居青州”的品牌正在形成。

钱袋鼓,“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的青州底气

入秋以来,青州王坟镇的李晓红开始忙着采摘山楂,或分类选果,或装箱,或搬运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映红了脸。

青州西南山区王府街道、王坟镇一带,家家户户种植山楂。王坟镇腰庄村67岁的山楂种植户焦方田种了30年山楂,每年收1.5万斤。“村里就有山楂加工厂,年年都有来收的,不愁卖。”他说。山楂原本并不适合酿酒,通过攻克发酵菌成活技术,皇尊庄园成功酿造出保留了山楂本身拥有的大量黄酮类物质和半乳糖醛酸,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而不止山楂,青州山区的柿子、蜜桃也能做成酒。

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中昌说,青州有果品加工企业150多家,年产山楂系列制品15万吨,产量占全国近7成,自产山楂全消化,还得外购鲜果。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甲伟告诉记者,公司将山楂果品产业链延长,改变了行业生态和产业状态。通过基地和产业经营带动,采用劳务用工和原料收购的形式,帮助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是一座城市“家底殷实”的基础。农民增收靠什么?在农业的“微笑曲线”上,附加值最高的两端一头是研发,一头是市场。“青州农业形成了花卉、瓜菜、果品、文旅等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用工业‘强链补链’思维抓农业,从源头增品种、提品质,在末端抓品牌、促流通,翘起农业产业‘微笑曲线’两端,促进农民增收。”青州市委书记韩幸福说。

过去的青州市弥河镇桐峪沟村三面环山、草木丛生,村民依山而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近年来,桐峪沟村依托社会资本,山沟里的旧村改建成桐峪里民宿度假区,全村2400余亩荒山坡地流转给九龙峪景区,景区和乡村共建,发展乡村旅游。

桐峪沟村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一地生四金”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即土地流转生“租金”、村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乡村旅游挣“现金”。“2011年全村搬出来,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新楼房,生活条件变好了,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在九龙峪景区物业工作的桐峪沟村村民张丽花说。

乡村美了,不仅游客来了,村民们也回来了。2020年,桐峪沟村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在家长期居住、工作的村民增至670人,相比之前留守的153人,增加了3倍多。

青州市鼓励支持本土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本地居民以土地或产权入股等方式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60余家,精品民宿47家、农家乐400余家,带动20余万群众年均增收超过20%,实现旅游就业14.3万人次。

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青州百姓的荷包越来越丰满。据人民银行青州市支行数据,青州市人均存款余额连续3年在潍坊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一,在全省县域中排名靠前。数据显示,2020年,青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6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9元,城乡收入比1.91:1,远低于全省2.56:1的平均水平,城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步伐。

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青州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文化强市、花卉强市、生态强市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五强四宜”美丽青州为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探索走出了一条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促融合、优环境、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编辑: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 兴业银行青州支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扣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方式,用金融活水润泽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 “这个管道可燃物很容易积聚,造成危险……”在一家化工企业,市应急管理局安全专家在检查时发现企业生产装卸区管道存在安全隐患,当场提出整改要求。

  •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近期,益都街道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涉爆涉尘等高危行业精准反复检查,多管齐下除隐患,确保企业安全有序运行。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