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为企业创新发展加装“智慧引擎”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3-02-24 11:08:30     


青州新闻网2月24日讯(记者  李洪森  穆帅  李翠  报道)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不断强化人才载体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育,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上“智慧引擎”。

近日,青州市天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传来利好消息。通过市、镇两级人才部门的联动配合,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全方位深化合作,为种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在茄子、辣椒方面加强合作,也达成了一些初步意向,把他们的科研团队和我们团队共建。”青州市天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国说。

天成农业是我市重要的种业研发企业之一,辣椒、西红柿等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现已拥有完整的科研育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销售体系。由于研发起步较晚、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等,企业一直难以突破新型育种技术难题。“原先育种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现在有了分子育种技术辅助,4~5年就能出品种。我们把高学历的专家引过来以后,分子育种、生物育种都有了很大提升。”程永国告诉记者。

今年,潍坊市开展“十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人才需求征集活动,聚焦人才技术需求,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得知天成农业面临的难题后,益都街道积极帮助企业联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分子育种、生物育种等多项技术难题得以顺利解决。在益都街道的帮助下,企业还与研究所达成共建研究院的合作意向。“咱们把这边的人才需求、搭建研究院想建立什么样的平台、如何开展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商谈。合作过程当中,进一步提升蔬菜新品种品质。”益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云芳说。

目前,天成农业与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内的多所科研院所签订了多项技术开发合同,为下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程永国说:“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也是第一位的。随着品种组合材料越来越多,占用土地越来越多,我们打算重新建设一个30亩地的大型农场。”

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突出各方资源,以人才为本求突破,提升自主研发力,让每一粒小种子都装上“中国芯”。

西葫芦是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种子更新换代至关重要。这段时间,企业科研团队正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开展优质高抗西葫芦品种选育工作,力争培育出更多的抗病新品种。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袁晓伟告诉记者,他们计划通过科研攻关选育出10分以上的优质西葫芦种质,选育出5个以上抗病的西葫芦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10000亩以上。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只有掌握这一产业核心,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上。2010年,华盛农业筹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自主研发种子,袁晓伟博士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多年来,袁晓伟充分利用所学专长,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杂交育种充分结合起来,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一举打破国外对部分种质资源的长期垄断。“先后承担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良种工程、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20多项山东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先后参与育成了新品种50多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0多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项。”袁晓伟告诉记者。

除了种子的自主繁育,华盛农业最看重的就是种业人才的接续。近年来,华盛农业以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人才,畅通技能人才成长跑道,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硕士李文欣就是通过企业青年人才引进活动进入公司工作的。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专员李文欣说:“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科研平台,能够把自己所学应用到更多项目中,让更多项目落地企业。”

在华盛农业,像李文欣一样的青年人才比比皆是。他们活跃在科研一线,破除制约瓶颈、探索前沿科技、合力开展攻关,推动越来越多的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截至目前,公司选育新品种300多个,累计示范推广1亿多亩,带动蔬菜种植户40多万户。

袁晓伟表示,他们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对产业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究,为企业插上科技“翅膀”,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推动民族种业发展,育出更多更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编辑: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